close

21979426_10209099361114933_1541193815_n.jpg

 

 

 

 

普普藝術先驅安迪沃荷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不知大師是如何精準且巧妙地預言未來的趨勢,能確信的是,這確實為當今社會的脈動,二十一世紀的當下,各式的新興媒體已經不是雨後春筍,而是猶如細胞分裂般,爆炸性地繁衍增生。每個人都能透過網路,創建自己的舞台,在上面自信洋溢、追夢踏實又或者是光怪陸離、耽溺自戀地展演自己。延續著上一篇,一樣依循著三位歌手x三首歌的模式,這次想來談談SoundClouder 中我欣賞的翻唱創作者,在萬花筒般的網路世界裡,我曾在某幾位陌生人的十五分鐘內所接受到的感動及激盪。

 

翻唱也許看似簡單,與其他種類創作者相比,較少有原創性色彩。但我想最大難處在於,如何擺脫原唱者的影子。此外,在與原唱者的版本間作出區隔之餘,也不失歌曲本身的精隨,更厲害的話,佼佼者甚至能唱出原唱所沒有的味道。本篇將翻唱創作者比擬為層狀雲,藉由其層層堆疊的意象,企圖尋覓原唱者、翻唱者及原版、翻版之間的對流效應。

 

 

 

 

 


 

 

 

 

 

第一位是  yeong_ ,之所以會被她吸引的最大原因也是她的選曲,不少首都是我愛的。SAVINA & DRONES - Don't break your heart 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原唱音色裡的餘裕與這首歌要傳遞的訊息極為切合,當時聽到心頭微微一震,好療育優美的聲音,心頭的皺褶彷彿被梳整了。而對於自己喜愛的歌,聽到他人翻唱版本自然也會更嚴格。

 

 

 

 

 

 

不妨先聽聽原版
사비나앤드론즈(SAVINA & DRONES) - Don't break your heart. official MV

 

 

 

 

 

 

 

 

 

yeong_的詮釋與原版略為不同,她選擇讓聽者專注於歌手的音色,音樂在這版本中更加是配角,歌曲一開頭的聲音甚至極小,在中後段才隨著歌曲來到高潮處揚起音量。只用簡單的吉他和弦,來襯托她嗓音本身略帶些許滄桑卻又溫軟的特質。

 

 

 

 

 

 

 

第二首是  The Black Skirt (검정치마) 的 나랑 아니면。很欣賞黑裙子的才氣,而廣受喜愛的Everything對我來說有點鬆得太刻意了。反倒更喜歡Hollywood中那種如同浸泡在夢裡面的醉與輕,美的不真實,卻純粹。尤其歌曲末段  “Don’t stop./Action, friction/Live in a fiction baby”,雙關玩味著action (動作) 與 friction (摩擦、衝突) 及 fiction (虛構、小說) 三字,令人思索人生是否就是虛與實之間的摩擦,活在現實的我們其實總是嚮往著非現實,這段往往會讓我反覆沉吟。

 

 

 

 

 

 

 

 

 

 

 

 

而나랑 아니면則給我跟Everything一樣的感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Everything對我來說還是美的,她的縹緲仍可接受,但個人認為나랑 아니면裡有種東西確切遺失了,可能是想傳遞的訊息,或者是情感,或許兩者兼失。配上MV中的亡命鴛鴦,我甚至感受得到某種無以名狀、近似迎合的氣息。總之當初聽見  Hollywood 的感動,這次真的沒有重遇。(以上皆為個人拙見,若有冒犯請見諒)

 

 

 

 

 

 

 

 

 

 

yeong_的翻唱則給予了這首歌平反的機會,光憑開頭的第一個字,就重寫了這首歌。她的那個「야」字,像在勾人,卻又傷悲。論語氣,我認為yeong_掌握得更出色。在情感上,我也私心認為她詮釋得更顯真摯。不過或許也是我對趙休日太過嚴苛了,畢竟期望很高,如果讀者很愛他的話,還請高抬貴手。

 

 

 

 

 

 

 

第三首是英國歌手  Lucy Rose 的  Shiver,我原先也沒聽過,是聽了  yeong_ 的翻唱版本才知道這位歌手的。必須坦言,原唱的版本太出色了, yeong_ 的詮釋很難超越。但她採取很聰明的方法,與 Lucy Rose 吟唱似、如微風撫過臉頰般的唱法不同,yeong_ 輕刷著吉他,轉以較為輕快的步履,重新賦予這首歌不太一樣的風貌。

 

 

 

 

 

 

 

 

 

 

 

 

 

 

 

 

 

偷偷點進  yeong_ 的  Instagram 看了一下,看來她有在嘗試個人創作,很喜歡她的音色,想必哪天能聽見她的完整作品,我拭目以待著。另外發現她竟然有在一間我有關注的音樂展演空間 카페 언플러그드 Cafe Unplugged表演!還跟另一位我也很喜歡的一位創作型  SoundClouder 八月時一起表演過,至於這位女生是誰,就是第二位我要介紹的。

 

 

 

 

 

 

 


 

 

 

 

 

 

Corduroymusic本名Inhwa Kim,最先吸引我的並非她的cover作品,而是她的原創歌曲창문,但她目前仍是以cover為主,暫且把她歸類在這篇翻唱型創作者的介紹裡了。창문的原創性極高,初聽見這首時就毫不猶疑地按下追蹤了,原諒我的詞窮,請點進去感受吧。很喜歡她空靈的嗓音,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沾染,而是心靈上的遺世獨立。

 

 

 

 

 

 


 

 

 

 

 

 

 

 


 

第一首要介紹的  cover 曲目是 hyukoh (혁오) 的 ohio。在寫這篇文章時,儘管對每位原唱不是百分百的熟識,我給自己的要求是要將原版聽到透徹,才能有意義的比較原版及翻唱版本的異同。hyukoh 2022這兩張EP有不少歌曲皆帶給我無法言明的力量,硬要俗氣的用文字表達的話,約莫是種慘綠年少時期無處宣洩的徬徨。身理上的淚儘管從沒刻意避免,不知自何時起就自然越來越少流淌,這並非代表不會悲傷,而是某種情緒被拴住了,不自覺的。而有人透過創作及歌聲,把那個鎖緊的水龍頭打開了,內化地流光流盡後,心中留下乾涸的水漬大概叫作感激,感謝有人沒有說出來、卻傳達了我說不出的傷。ohio也是這樣的歌曲其中之一,由於很喜歡原版,每回聽見有人翻唱都不免私心認為,唯有原唱才是最佳版本。而我也沒打算說  corduroy 的版本會勝於原版,較恰當且精準的說法是我從她的版本中聽到了不一樣的元素。聽  hyukoh 的  ohio,我總會沾染上一些哽咽的情緒,這樣的感染力之於我是相當稀有且珍貴的。然而聽了  corduroy 的版本,我從這首歌中又取走了不同的吉光片羽。我很喜歡她唱的那句 “I’ll erase you”,輕柔宛如羽毛,擦拭去了些什麼,卻又從中拾獲了一些東西。是我以往沒特別留意的一句歌詞。




 





 

 

 

 

 

 

 


 

 

 

 

 

 

 

 

第二首是挪威獨立民謠雙人組合  Kings Of Convenience 的  Me in You,假使有關注過我們專頁一陣子的版友應該不難察覺我很喜歡聽各國獨立音樂,無論是各類曲風,樂團抑或是歌手。自從愛上從SC這個音樂平台後,能聽見的聲音也就更廣闊、更無遠弗屆了。尤其是偶然從喜歡的創作者中翻唱、甚至是轉貼或按like裡中撈到寶時,就更加驚喜了。corduroy的風格與Kings Of Convenience有些相似,也屬民謠,但私心認為這個小女生唱的版本更得我心。配上吉他敲擊出的節奏,與其嚮往著遙遠的、幻想中由白色所構成的歐陸北國,corduroy歌聲中的空靈似乎不是種逃逸或不切實際,而是把獨處這件事變得真實且珍貴,歌名是me in you,乍看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但觀照的客體卻仍須回歸自我。

 

 

 

 

 

 

 

 

 

 

 

 

 

 

 

 

 

 

 

第三首是The BeatlesCry Baby Cry,披頭四詮釋的是隨性的況味,歌詞本身即是帶點叛逆色彩的抽象詩作。corduroy的呈現方式則全然迥異,但用這樣軟的唱腔表演這首歌或許也說得通。披頭四以一派輕鬆、看似不在乎的語氣唱著輕快的曲調,卻反倒使我嗅到歌詞背後隱含的深意,或許是層層包裹住的悲傷。反之,corduroy的版本雖明顯為慢板,聆聽多次後,給我的感受卻是奇異的平靜。

 

 

 

 

 

 

 

 

 

 

 

 

 

 

 


 

 

 

 

 

 

 

最後一位與前兩位翻唱者不大一樣,原本帳號名稱叫  Pur,後來改作  Piano Shoegazer,如其名,這位  SoundClouder的作品是以全鋼琴創作為主,有創作曲也有cover。自己本身沒學過任何樂器,但蠻喜歡聽演奏類的作品。有時候需要靜下來時,再美的人聲、再炫麗的合成器音樂可能都只是造成負擔的綴飾。倘若與我一樣喜愛韓國獨立音樂的朋友,一定能從Piano Shoegazercover裡得到樂趣。從較廣為人知的  hyukoh 到韓國獨立音樂始祖時期的姐姐的理髮廳、2000年左右開始活耀的雙人組合MOT,甚至近來獲得關注的李蘭等,他都有彈奏。也多虧了他的演奏清單,使我得以認識更多相對早期的獨立音樂。

 

 

 

 

 

第一首、也是他的cover中我最喜愛的一首:姐姐的理髮廳 的 가장 보통의 존재。在分享Piano Shoegazer的演奏版同時,一定要聽一下原版。主唱的音色辨識度也許不那麼高,但聽起來毫無負擔,尤其這首歌的高音,像不尖銳刺耳、悅耳宜人的鳥鳴。中後段的彈奏更予人置身樂團面前、欣賞  live 表演的錯覺。Piano Shoegazer的版本我也相當喜歡,沒有清爽灑脫的人聲,琴聲聚焦在感性與柔情的匯集。而該有的高潮處也彈奏得極為動人,有股適合用作電影原聲帶的味道。

 

 

 

 

 

 

 

 

 

 

 

 

 

 

  第二首是李蘭的가족을 찾아서,李蘭的原版像遊走在吟詩與歌唱之間,中段開始以唱及吟誦的方式堆疊,讓人倘若聽見文字昇華成旋律的過程,前衛且新穎。

 

 

 

 

 

 

 

 

 

 

 

 

 

 

 

 

 

 

Piano Shoegazer 的  cover 則像不同首歌,祥和寧靜,更溫順親人。

 

 

 

 

 

 

 

最後一首想挑點特殊的,來自電影配樂家 이민휘(曾替電影《奈良之夏》(A Midsummer's Fantasia)、《看不見的愛》、《高地戰》等製作配樂)的 빌린 입 Borrowed Tongue,只是很可惜的是這位作曲家把SC及個人網站都關掉了,寫文的當下想找出她的其他作品來回味時才發覺。

 




 


 

 









 



 











透過這些SoundClouder,聽見了很多我可能從不會主動注意到的創作者與音樂類型,不知道這些大數據在運行的同時,是如何依照使用者喜好,把你我會感興趣的事物呈擺到我們眼前,但可確信的是這當中真的有不少唱出、寫出、彈奏出我的心聲之作品,這就是為何我這麼愛SC的原因。(笑)

 

每回寫獨立音樂推薦文反應都很冷清,這完全是可預料的。有時也會有些虛榮的想說要是多一點人看見或因而喜歡上這些音樂就好了,畢竟有迴響才會有動力,有互動的話,我就能多聽、多寫、多思索統整及推薦。但後來換個角度想,有興趣的人或許有緣就能自行找到這,就像我找到這些默默無名、努力耕耘的音樂人一樣,我想要不理性的去想,或許不只是大數據呀,是相同的頻率把我們牽繫在一起。

 

謝謝你的耐心閱讀及聆聽,假如有喜歡的歌曲歡迎來專頁回覆,那麼就最後一集見了。


(S)

 

 

 

arrow
arrow

    TiangeRene Kru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